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5广东省高校“双千”计划促就业微专业遴选工作
发布者:张俏隽  发布日期:2025-09-15 查看:105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关于开展广东省高校“双千”计划促就业微专业
遴选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的通知》以及《广东省高校“双千”计划促就业微专业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粤教毕函〔2025〕6号)(附件1)文件精神,切实提升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推进微专业建设,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选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促就业”导向的微专业建设,充分发挥我校专业优势,精准对接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以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民生服务保障等人才紧缺领域。
二、遴选范围
本次申报微专业面相所有二级学院,已向教育厅提交“微专业”设置表的专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物联网创新应用技术、智能视觉技术应用、大模型具身智能应用开发、智慧冷链物流技术)可继续申报。
三、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3—5年努力,在学校建设一批符合产业需求、教学质量过硬、育人成效突出的高水平微专业。推动全校绝大多数专业点学生,特别是就业质量不高专业点学生,获得至少一个微专业方向的选修机会,实现技能补短、能力提升、跨专业就业能力增强。
四、微专业建设类型
微专业是高校在现有专业目录以外,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和市场用人需求,以提升特定职业或技术领域核心能力为导向,打破专业壁垒,精准提炼一组核心课程,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的一种灵活、系统的新型专业组织模式。与传统专业相比,微专业具有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等优势,支持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
微专业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有良好就业前景。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各学院结合实际需要开设多种类型的微专业;支持上年度初次去向落实率低于 50%、去向落实情况处于本校后 1/3 等就业质量不高、社会需求减少的专业点毕业生学习,鼓励困难群体毕业生学习。学校拟建设以下三类微专业:
(一)急需紧缺型。主要面向社会需求减少的相关专业学生,优先瞄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就业市场人才急需领域,拓展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帮助学生跨越专业壁垒,向紧缺岗位迁移。
(二)应用技能型。主要面向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学生,围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专业+人工智能应用”“专业+职业通用能力”为模式设置课程,通过校企联合实训、真实场景模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实用技能,缩短从课堂到职场的适应周期。
(三)交叉复合型。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聚焦科技革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要等开设跨领域课程,促进知识的融合创新,满足高端岗位对跨界整合能力的需求。
五、备案管理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学校于每年3月底前和9月底前分别向省教育厅报送本校新设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附件2)和备案表(附件3)和《微专业设置情况表》(附件4)。
原则上,每个微专业应于每年7月前完成所有授课、实践等培养环节,对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或提供相关学习证书,微专业结课时间应与本校学生毕业时间保持一致。学校于每年 6 月底前向省教育厅报送每个备案微专业的招生、开课、效果评估、教学保障、毕业生修读等佐证材料以及按照有关要求登录学信网上传修读学生信息,须确保各项报送及上传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省教育厅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对高校报送的微专业材料进行审核把关,按时将满足条件尤其是教学保障有力、培养过程规范、学生满意度高的微专业材料报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汇总、审核和入库。经汇总入库后的微专业才可查询认证。完成微专业学习后,学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查询认证。
六、申报微专业材料报送要求
请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微专业建设工作,全面梳理本院就业压力较大的专业方向,优先考虑近两年初次就业率低于全校平均值的专业点,结合本院专业特色、学生就业状况和产业人才需求,结合省厅公布的重点建设方向(附件5)以及用人单位调研情况,提出拟建设的微专业名称,填写并提交以下材料: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附件2)、《微专业设置备案表》(附件3)和《微专业设置情况表》(附件4)(所有材料均为可编辑电子文档,前期已申报过微专业的专业本次可重复申报,教务部定期向省厅备案的微专业以本次立项微专业为准)。
请于2025年9月12日前登录教务部教研平台,平台网址:https://gdmec.kypt.chaoxing.com/,选择“微专业备案申报”项目进行申报,二级学院于2025年9月13日前完成审核并提交,后期教务部组织各微专业开展相关培养工作。
联系人:代晓容;联系电话:36552302
附件:
1.广东省高校“双千”计划促就业微专业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2.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3.微专业设置备案表
4.微专业设置情况表
5.急需紧缺微专业产业领域和建设方向
教务部
2025年7月26日
材料提交时间:
2025-08-12至2025-09-12
此次申报参与的项目类型如下,点击进入在线申报: